什麼是財富自由?
你有聽過財富自由嗎?
財務自由,就是當你不工作的時候,不必為金錢擔心、不必為下一期帳單擔心等等,也就是說「財務自由=你不必工作的總收入 >總支出」。因為你有其他投資,而工作不是你唯一的收入來源的時候,你便自由了,因而達到了財務自由。等於說要不要工作只是一種選擇,而不是必要。
不過這裡有一些要跟大家做澄清,第一,有些人會誤會說「就是財務自由=總收入>總支出」,總收入的意思是主動收入+被動收入 ; 對尚未開始投資的人來說 總收入只有主動收入(主動收入就是來自於你的工作薪水)所以有人會誤會說我每個月賺50000,他每個月的固定開銷是25000,那麼對他來說他也是達到了財務自由,這是錯誤的觀念,錯在你還是必須工作,如果你停止工作了,那麼你也沒收入了。
第二,財富自由也不是說你達到賺多少錢就完成的事,因為你賺到你心中的那個數字,就只是數字,萬一你停止增加那個數字之後,他可是會隨著你的開銷慢慢歸零。
第三,財富自由也有關於你的開銷,不是說有了被動收入後,你就達到財富自由了。許多人會誤以為「財富自由=被動收入」,其實這個觀念只有對一半,另一半也是要看你的開銷。好比說有人靠著被動收入就月收10萬,但他的開銷每個月來到20萬,那他這樣也不算達到財富自由。
什麼是被動收入?
- 主動收入:指需要我們親身力為才有辦法得到收入的工作型態
- 被動收入:只需要初期花點心力,之後不用管他一樣會有錢進來的收入型態,例如:房租/股息股利
一般觀念中,收入就是來自於工作,我花時間上班,月底就領薪水。而這個就是主動收入。那麼被動收入是什麼意思?被動收入就是如果你今天的收入不來自於工作,像是房東、股票投資人、大老闆,既使是沒有花時間工作的狀態下,也是照樣每個月有收入,這就叫被動收入。
很多人一開始會誤會被動收入,誤以為說「有多個收入就是被動收入」這麼說也不是不正確,但也只對一半。如果你多了很多收入都是靠你的親身為力且花時間而來的,他就是屬於主動收入,像是你去送 Uber Eats 、家教等等。
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對大的差別是?
第一:時間自主性 。在每一份主動收入裡,你都是必須花時間才能得到的。然而在被動收入上,只需要在初期你花一點點的心思,你就不需要再額外花大筆的時間去管理,只需要你偶爾注意一下就好。
第二個差別在於:抗風險力。再假設你今天出了意外,需要半年的恢復時間,不能上班時,如果你只有主動收入,那麼你的收入瞬間歸零,而你的儲蓄或許只能幫你撐3個月的時間; 如果當你有了被動收入的來源,你就不會擔心沒上班,不會沒有收入,這就是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
了解自己的收入
投資的新手,一開始最容易犯的錯就是:收入的分配
看過很多投資新手,在一開始時,都會急著將所有的資金放進投資裡,趕快立刻賺到錢,因為投資是有風險的,不論你今天已經對投資暸若指掌了,還是你已經學了一堆技術了,在投資市場裡,都是有可能會有失誤及賠錢的,而當你把所有儲蓄都放進投資裡的時候,這很有可能會對你造成重大傷害,甚至讓你不再相信投資。所以一開始你必須先瞭解自己的收入,做好資產配置,不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就好。
如果你認為你的主動收入來源不夠,讓你無法去做任何的投資時,你就必須先想辦法再增加一些主動收入的來源。當你有了足夠的主動收入之後,接下來你必須好好注意你的開銷,相信很多月光族,每個月都沒辦法存到錢的原因就是跟朋友的聚會太多,或者是購物慾太強等等,這時候你就必須控制你的購物慾。
像我在20歲出頭的時候,我對金錢的管理並不熟悉,那時候的想法就是想說:拿到薪水就是可以去買我想要的東西,就是衣服,包包、跟朋友聚會、吃豪華餐等等,導致我每個月都沒存到錢。然而,在去年我有了要投資理財的心態之後,我就開始控制我的購物慾,讓我不再花大把的金錢在不重要的事物上。
所以在真正開始投資理財之前,你先必須真正了解自己的收入、開銷。才能讓自己一步一步通往財富自由的路上。
分享這篇實用的文章
Ms Amanda-持續為自己,使生活與工作達到平衡